作者:中文系 来源:澳门六合彩官网 时间:2025-04-27 阅读次数:次
一、专业概况
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系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方向之一,文脉可以追溯到晚清教育家孙怡让先生于1906年创办的温州师范学堂。2015年,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设创意中文实验班,成为国内最早进行中文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高校之一。2016年建设驻校作家制度;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成立温大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与上海大学、香港都会大学联合打造《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集刊的学术平台。拥有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A类研究基地“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等。专业以传统中文为基底,整合文史哲和文化创意资源,强化写作实践教学,致力于培养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双优”、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双高”、文学创作和文创生产“双强”的“三双”应用型高级人才。
图1 温州大学汉语言文学(创意中文实验班)的历史沿革
图2 温大开设全国首个创意中文专业
二、办学特色
本专业以培养具有“三双”素质的应用型中文创意写作人才为核心,以“听说读写行”为标靶,打造基于区域文化浸润理念的“固本强基+特色平台+文创实践”三位一体平台,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及服务区域发展的意识;设计基于产业导向的“七大写作课程+四模块跨专业课程+三级实践课程”多维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力及文创生产力;创新基于多元融通的“校内+校地+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专业转化力。构建了文化润根、产业导向、多元融通的创意写作“温大模式”。
图3 “听说读写行”的培养路径
图4 发挥教研优势深入区域人文肌理
三、核心课程
本专业注重产业能力导向,建构“基础、核心、拓展、实践”四个层面的课程矩阵。基础层面开设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核心层面强化散文、诗歌、小说、戏曲、新闻、文案、公文等七大写作类课程。拓展层面设列史学、哲学、文创、传播学等四个跨专业模块的课程。拓展层面打造包括写作实践、文化考察、文化产业综合实训等在内的启蒙、孵化、实战三级实践课程。
图5 以“三双”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图6 前往“中国诗歌之岛”洞头参加创意写作研学实践
图7 前往温州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综合实训
四、师资队伍
本专业打造了“专业+行业”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8人,其中正高25人,副高20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6%,专任教师中有56人具有博士学位,占比82.3%。组建了在国内富有竞争力的作家团队,设立了驻校作家制度。著名海外华文作家张翎、70后代表作家东君、杰出网络小说家蒋胜男等以不同形式先后加盟澳门六合彩官网 。聘请慕白、蔡桂顺、朱乾、周吉敏等十余位温籍作家为温大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特邀作家。师资队伍中多人为双师型,如负责新闻写作的金丹霞曾任《温州日报》记者,负责创意出版的方韶毅曾任《温州人》杂志副主编,负责文案写作的刘娇娇是温州亦辰文化传媒自媒体人,乌兰其木格、刘卫东、李广旭、黄家光、张思静等均为青年作家。创意写作团队所在的教工第三党支部入选“浙江省样板支部”,强化党建促教。大学写作教研团队获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称号等。
图8 部分优秀教材
图9 作家团队的优秀作品
五、教学资源与平台
本专业实现中文、历史、广告等专业资源共享,罗山讲堂、瓯越学术讲座等提供前沿学术资源,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教研基地引导学生融入地方,“瓯语史”“《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程”等科研项目提供学生实践机会,打造“文学周”“百年语文”等七大校园文化品牌,“知语识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等活动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已出版学生作品集《文字作坊》9辑、《文轩》16期、文学奖十周年作品选《拾年》等。借助温大创意写作研究中心、网络文创研究院等平台加强与地方联动,举办写作工坊、作家分享等学术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专业发展,对接数创空间等文创市场组织学生参与行业发展,锻造学生的专业特质。将课堂搬进世界温州人家园、瓯海数创园等文创园区,开设剧本杀集训营等产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实践课堂,推荐学生入企见习实习,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课程建设方面,建成“鲁迅十五讲”“山水诗之意境体验”2门国一流课程、“文学概论”等5门省一流课程、“古代汉语”等2门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教材建设方面,《中国戏曲史》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鲁迅十五讲》《大学生口语交际教程》获省新文科重点教材,《应用写作实用教程》获省新形态教材,《中国民间文学概论》获国家级规划教材等。
图10 多元融通的协作机制
图11 “百年语文”校园品牌活动
图12 开展创意写作系列讲座邀请海内外名家来温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去向
自2015年起,每位学生完成一部13万字作品集,成为学生具备写作能力的最直接证明。指导学生项目《海瓯翼行——成功“讲好中国故事”,海外传播第一民聚力》获“互联网+”大赛金奖,指导学生在《诗刊》《青春》《延河》《文学港》《香港文学》《中国校园文学》等文学名刊发表作品数十篇,指导的《“沉浸式文旅”玩转南戏》等数十篇学生作品在学习强国、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发表。组织学生参加“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获教育部和团中央联合表彰。部分毕业生成为创意写作优秀人才,如考取创意写作方向研究生,入选浙江省作协“新荷计划”人才库等。毕业生具备多元化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文化创意产业、政府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文职岗位。
图13 学生的13万字作品集
上一篇:
下一篇: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澳门六合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