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澳门六合彩官网 时间:2025-03-31 阅读次数:次
2025年3月29日上午,南京大学文澳门六合彩官网 博士生导师苗怀明教授应邀在温州大学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作了题为“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数字化及其利用”的讲座。讲座由诸葛忆兵教授主持,我校多名教授、教师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与。
讲座伊始,苗怀明教授以近期的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热映与Deepseek等人工智能软件的应用引出了话题。
苗教授指出,如今的学术方法与当年的已经大不相同,近年来的科技发展甚至已经超过了“科幻”的想象,科技的发展也对人文学科产生了影响。当年的学术研究是以一手资料为基础形成的“垄断”,资料的获得是研究最重要的基础。在广泛使用计算机之前,学者们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耗费在较为机械的查找和抄写上,如芝加哥大学的芮效卫教授就用了40年时间整理《金瓶梅》的英译本。
随后,苗教授认为数字人文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人们还在围绕“电脑改变传统书写方式”的问题进行讨论,重点仍是录入、统计、检索等基础工作;第二阶段是二十一世纪至今,科技飞速发展,数字人文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界,人工智能等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数字人文”已经在2022年正式成为一门专业,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许多历史系、文学系的学者都运用数据库中的内容进行研究,以“穷尽式”的方式给出确实的结论。苗教授本人作为数字化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在2006年即开办了“中国古代小说网”,2016年开办了相应的微信公众号,也是数字人文发展的推动者之一。
数字人文的应用具体是存储、检索、统计、可视四个方面。数字化带来了学术研究的革命性变化,新一代的学生做学术的思考方式与老一代的学者已经完全不一样。但苗教授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目前的水平仍然不能取代人类,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内容仍旧是人类的专属。
最后,苗教授总结了数字人文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数据库的建设还不够庞大,对于数据库的重要性重视不够;二是目前的数字化的开发缺少深度,还停留在储存和检索;三是目前的数据库重复建设;四是缺乏专门的人才。
数字人文还在起步阶段,但是科技的发展从未停下脚步,未来无法被完全预测。苗教授最后以“一切皆有可能”作为结束语,表达了对未来数字人文发展的愿景。
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数字化是计算机及相关技术发展的结果,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内在需要,它将研究者从大量繁重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学术研究的方式,包括文字录入、资料查找、目录编撰、论文撰写、成果发表等各个环节,并且影响到学者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为学术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苗怀明教授的分享为听众们展现了传统学科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研究视角。
(文:陈少娜;审核:张真)
澳门六合彩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